国漫色彩下的诗意情怀——观影片《长安三万里》

来源:如梦初醒一   2023-08-04 10:13:10


【资料图】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聚焦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关于诗人理想抱负与家国情怀的电影。与以往追光的作品不同,《长安三万里》基于真实历史与真实人物,以李白与高适之间的友谊为起点,塑造了唐朝璀璨的诗词文化和诗人群像,把他们对友谊、对人生、对经历的理解,通过诗篇传递给今天的中国人,形成古今之间对话与交流的空间。同时,这部作品创新性地将古诗这种最能展现奇幻意象的文体,与将奇幻作为本体的动画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把中国动画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部文学色彩极其浓厚的历史题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把诗词的力量、诗人的锦绣与历史的沉浮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在遵循明确的历史事件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在历史记载的空白处进行艺术创作,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创新。形式上,影片采取了双线叙事,高适作为第一主角去推进“回忆线”与“现实线”。在现实线,困守孤城的大唐节度使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了自己与李白交往的往事。在回忆线中,高适与李白的诗酒情谊成为影片刻画的重点,而伴随两人友谊所生发出的诗句也成为电影的亮点所在。为了实现两条叙事线的融合,影片还用大量的细节对比去渲染情绪,如黄鹤楼的繁华与破败、大象在战乱前后的生活、扬州桥上场景等,细致而又精确地勾勒出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也给观众展现出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的沧海桑田,给片中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反思。

内容上,《长安三万里》将唐诗作为传达中国精神的载体。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八首诗,既有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所见所闻与内心的悲愤,也有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浪漫与豪情,这些诗句既有大唐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也有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的期待。在影片中,这些诗句被放置到具体的场景之下,用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给观众提供了具象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理解空间,以“绕梁三日”的效果展现诗句本身的冲击力,又在故事的走向中给予历史最大的尊重。可以说,《长安三万里》下了很大的“一盘棋”,借助高适的眼睛去呈现唐朝各个阶层的同时,也展现了唐朝文人的个性特征与理想抱负,并在此基础上去表现历史的复杂性。

视觉呈现是动画电影创作的重点和难点,而身处大唐盛世的人物形象设计和对诗词意境的呈现显然要求更高,实现起来也更难。《长安三万里》的人物形象设计别出心裁,生动又不乏历史的厚重。李白与高适的形象写实性地参考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画、唐俑,而杜甫从“缺门牙”的形象到无忧无虑的人物性格都更具有写意性,几乎推翻了观众对于杜甫忧国忧民形象的认知。王维、李龟年、常建、孟浩然、贺知章、张旭、崔宗之、哥舒翰、郭子仪等唐代群贤一一出场,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都是独特且直观的。

在场景设置上,《长安三万里》力图呈现特殊场景对于诗人及诗作的影响。在扬州、江夏、长安等具体空间的构画上,都依据历史记载进行精美的动画呈现。在动作场面的设计上也颇具冲击力。在李白在与高适初识的动作场景中,影片利用李白侧面出画营造速度感,放大了李白这一剑带来的视觉上的快感与凌厉感。在两人另一场交手中,则利用不同武器之间的对决来展现人物之间的角力,通过人物和不同镜头的运用,拍出了高适的厚重与力量以及李白的灵动与迅捷。

影片的另一亮点,在于其将传统文化转换为视觉感知上的努力。从唐朝的插手礼到喝酒不碰杯;从祭奠友人时将米酒倒入茅草、相扑运动贯穿整部影片从而呈现唐朝的尚武精神等,都将唐朝的时代印记通过影像传达出来。最终,影片突破想象与现实的界限,将诗人们乘着仙鹤遨游在“宇宙”中,落脚在“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无奈与仰天长叹里。电影的情绪也在《将进酒》中达到了顶峰,用视觉化的场景展现了意象化的诗人气魄与大唐风流。

《长安三万里》一方面想要展现唐朝多样复杂的历史风貌与盛唐气象,另一方面也想要通过对于诗人和诗词的奇观化呈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其在当下社会的影响。影片从唐风、诗意、壮美、考究四个制作关键词来表现诗人、还原诗句、构画长安的影像,从璀璨的诗人群体和唐诗成果、宏大的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中,展现出唐朝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构建了写实与写意和谐共生的影片风格。

在表现传统文化的厚重感方面,影片则集中体现在对诗词力量的呈现上。全篇48首唐诗,并没有停留在诗人对情谊、对时事的感悟,而是与人物性格、人物成长相结合,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高适与李白年轻时代的“诗酒情谊”成为高适反击计划的灵感来源这一设计别出心裁。唐朝成就了唐诗的繁荣,而唐诗也成了挽救唐王朝的“利器”,也完成了影片“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主题升华。《长安三万里》将来自历史深处的回音挖掘并呈现,将诗人气魄与盛唐风流融入动画电影中,展现出浑然天成的气质与超脱隽永的人文情怀。

总体而言,《长安三万里》把历史、人物、文化结合起来,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人性的深沉和文化的厚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如导演邹靖所说,“中国人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这种精神跨越了时间和历史,非常有意义。他们抬起头来看到的月光,今天再照向我们是一样的。”

(田鑫)

关键词:

上一篇:紧急提醒:游泳课孩子多病,需手术!
下一篇:最后一页